最近全臺最熱鬧的國際賽事,
非世壯運莫屬。
你可能也和我一樣,
看到新聞畫面裡來自五湖四海的選手,
不只是「身體壯」,
更是精神飽滿,
一臉準備好迎接比賽的模樣。

也許是工作的關係,
我邊看比賽邊想的,
除了奪金的噴射機阿嬤等高齡參賽人士的傑出表現外,
還有這場賽事背後,
到底動用了多少風險管理的功夫?
譬如外面正下著大雨,
賽事場館需設應變方案,
有沒有備用場地?是不是要延期?
就是風險管理的一環。
這麼大型的活動,
若風險沒顧好,
可能一場雨就讓比賽延期、
APP功能失常就讓選手錯過比賽、
一句話講錯就引起觀眾誤會。
熟悉風險管理的朋友一定知道,
這些風險不是不會發生,
而是你準備好了沒。
就讓我們從「世壯運」的籌備與進行中,
看見哪些值得企業借鏡的風險管理眉角,
搭配幾個大家職場中常遇到的場景,
一起練練眼力與腦力。
一、風險管理不是怕事,
而是懂得提早準備
我們先簡單複習一下什麼是風險管理。
很多人聽到「風險」就以為是壞事,
但其實它的定義是:
「未來可能發生的不確定事件,
會對目標產生負面影響」。
風險管理的四大步驟也很實用好記:
1.辨識(找出風險)
2.評估(判斷嚴重性與可能性)
3.應對(想好處理對策)
4.監控(持續觀察與修正)
這就像一場比賽還沒開始,
你就得先想:
萬一下雨怎麼辦?
萬一觀眾太多怎麼引導?
萬一選手迷路怎麼處理?
同樣道理,
企業每一次新品上市、
每一場專案展開,也都是一場「競賽」,
而風險管理就是幫你補上「萬一」這塊拼圖的關鍵技巧。
.jpg)
二、世壯運的風險場景 × 職場也會遇到的那些事
1.天氣不聽人使喚,
場地總得有備案
世壯運情境:
世壯運舉辦的這一週,
很慶幸的大都是好天氣。
但天氣是不確定的因素,
我們不可能左右天氣,
但可以提前備好室內備援場地、
做好雨備指引。
職場對應:
有一次,我輔導過一家食品業者,
他們安排大貨櫃從國外進口原料,
結果颱風讓港口關閉三天,
產線全部卡住。
他們後來學聰明了,
跟兩家供應商簽約,
同時在國內備庫存。
所以,針對無法控制的外部風險,
但你可以準備自己的備案進而加快反應速度。
2.人是最寶貴的資產,
也可能是最大風險
世壯運情境:
選手萬一中暑、扭傷,
醫療站要隨時待命。
醫療團隊的安排成了關鍵。
職場對應:
團隊裡的唯一資深工程師說他要請兩週假,
全案進度大亂。
或行銷主管一離職,
連續三個活動都無人能接。
這也強調別把雞蛋都放一個人身上,
職務代理人與SOP要事先就位。
3.人多就要會「排隊」:
動線與流程的風險
世壯運情境:
選手報到動線不清楚、
觀眾座位指示錯誤、
接駁車誤點,
都是會惹毛人的小事,
但常常釀出大麻煩。
職場對應:
有一次企業舉辦年度盛大活動,
報到系統突然當機,
現場來賓在太陽下等了四十分鐘,
品牌印象直接-100分。
好不容易策畫的活動,
流程要演練、場勘不能省,
有些細節不出錯就是專業的展現。
4.安全感不是喊出來的,
是設計出來的
世壯運情境:
如果遇上了恐嚇信件、抗議事件、突發騷亂?
風險雖小但一旦發生,
就會立刻上躍上新聞。
職場對應:
記得某家企業曾因員工抱怨加班文化在網路爆紅,
公司完全沒有預警機制與回應策略,
結果品牌形象重傷。
有預警機制,才能快回應;
平常就建立溝通窗口和危機處理流程,
才不會臨陣慌張。
5.語言與資訊落差,
是最容易踩雷的地方
世壯運情境:
國際賽事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選手,
若導引標示與APP系統沒多語言支援,
可能迷路、誤點、甚至錯過比賽。
職場對應:
部門開會時,
PM說:「這功能簡單,兩週內完成。」
但工程師心想:「你是沒看過資料庫結構嗎?」
最後兩週過了,功能做不到,
雙方互相指責。
重點是,
有效溝通要的是雙向確認,
圖文並茂也好,
有落差就得提前釐清。

三、比賽不是怕錯,而是怕沒準備
風險不是會不會出現的問題,
而是你「準備得夠不夠」。
世壯運的每一場賽事,
幕後都在演練:
「萬一出事時,我們怎麼應變」。
這樣的精神,
企業其實也能做到,例如:
・新產品上市前,先內部測試+用戶測試
・專案前期就開風險工作坊,找出潛在風險與對策
・每個大型活動都預先走流程,安排備援角色
有些企業甚至會做「模擬危機演練」,
像是「如果明天主機掛了」、
「如果客戶今天公開抱怨」…等,
提前討論與練兵。
這就像選手在正式比賽前,
會練習開場、模擬裁判哨聲一樣,
目的是「不慌」。
四、企業也能借鏡的三個風險管理啟示
我們來收個尾,
把剛剛提到的整理一下,
讓你下次開專案、辦活動、推新產品時可以立刻套用:

人生也許無法零風險,
但企業可以更有準備
從世壯運我們學到一件事:
成功不是剛好,而是早早設計好的。
運動員準備的是身體與心理,
城市準備的是場地與人流,
那企業呢?
你準備好了下一次的不確定嗎?
風險不一定會發生,
但只要你「沒準備」,
它一發生,就會讓你措手不及。
作為企業的一份子,
不管你是老闆、主管或專員,
風險管理從不是高層專利,
而是大家一起「練起來」的能力。
下次當你準備推案、開案、辦活動時,
請記得問自己一句話:
「萬一不照劇本走,
我有PLAN B了嗎?」
2025年1/24公開課程報名: 專案協作與利害關係人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