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態度問題切入的理性分析法
結合問題分析與設計思考,建立對人問題的有效處理架構
在一場企業內訓中,
有位主管學員提出了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:
「如果團隊裡有成員不配合、態度消極,
我該怎麼用理性的方式面對,
進而做出正確決策?」
這類情況在管理現場很常見。
很多主管在面對「人」的問題時,
往往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,
導致處理上不是過度忍耐,
就是草率決定。
但其實,
我們也可以用理性、結構化的方式,
來面對這類棘手的狀況。

一、回到問題分析的基本功:我們真正的問題是什麼?
在管理現場,
遇到成員消極、拖延、不配合等「態度問題」時,
主管常會出現兩種不理想的處理方式:
情緒化:
直接責罵、貼標籤(例如「他就是懶!」)
放任型:
自認沒救,繼續自己扛
這些做法不僅無效,
還可能讓整體氣氛更差。
解決問題的第一步,
是釐清問題。
我常建議學員先從這兩個角度來拆解:
1.「我希望的是什麼樣的團隊成員?」
明確定義你心中「工作態度佳的狀態」,
不是只有模糊地說「要積極」、「要配合」,
而是列出你期待的具體行為,
例如:準時回報、主動提出問題、參與團隊討論等。
2.「這位成員目前的狀況與期待的差距是什麼?」
這一步會幫助我們聚焦在「目前的落差」,
而不是陷在對整體人的情緒判斷裡。
這樣一來,
「態度不好」不再是籠統的指控,
而是可以轉化成具體可討論的行為差距與後果。
當我們不再只問「為什麼這麼差」,
而是問「差在哪?為什麼差?可以怎麼改?」
便能進入下一階段的理性分析。
二、四種常見成因與對應策略
透過大量課堂案例與實務經驗,
「態度不好」常見的四種根因及其對應策略如下:

錯誤的判斷會導致錯誤的對策。
例如,把系統問題當成個人問題,
就可能錯罵人,卻改不了事。
三、是否值得繼續投資?判斷三指標
針對個別成員是否值得後續投入改善資源,
可先檢視以下三項指標:
1.他是否曾經有好表現?
2.他是否在其他任務有貢獻潛力?
3.他是否認同團隊的方向與價值?
若三項皆是,
表示這位夥伴還有「拉得動」的可能,
可以考慮進入改善流程;
若皆非,
則應進入績效管理或制度調整的程序。

四、搭配設計思考,重建連結
如果是處在「拉得動」的狀態,
這時,
除了問題分析的程序外,
我們可以運用設計思考五大步驟,
挖掘問題背後的答案,提供最佳輔助。
一、同理:他的「態度不好」背後是什麼?
這一階段的核心是「理解」,不是「批判」。
試著觀察並紀錄:
他什麼情境下會出現這些態度?
是面對某個人?某種任務?某種時間點?
可進行一對一訪談或非正式對話,
例如:
「最近工作上有沒有什麼讓你覺得特別煩或卡住的地方?」
「你對目前的任務有什麼想法?是否覺得有點無力感?」
這能幫助你釐清:
他的態度問題,可能來自哪幾種常見情緒:
感到被忽略(我的建議沒人聽)?
感到沒意義(做這些幹嘛)?
感到無力(反正做了也不會被肯定)?
感到失衡(覺得分工不公平)?
這階段關鍵:
讓對方感受到「你想理解」,而不是「你要指責」。

二、定義問題:真正的問題是什麼?
你可能會發現,
問題不是「他態度差」,而是:
他對工作的價值與成效沒有感覺
他覺得溝通成本高、被否定太多次
他其實不是不想表現,
而是「不知道怎麼表現會被看見」
將問題重新定義成可處理的樣貌,
例如:
「團隊成員在例行任務中顯得消極,
可能是因為他看不見自己的貢獻與價值。」
三、發想:還有什麼其他解法可以試試?
這一階段不是馬上下決定,
而是開放思考。
在氣氛安全的狀態下,
建議可以邀請其他成員或他本人參與討論,
發想各種可能做法:
是否給予更明確的角色目標與價值定位?
是否讓他帶領一次小專案,重建自信與影響力?
是否安排 mentor 角色陪伴?
是否更換分工,讓他轉換刺激與心境?
是否在團隊中設計小勝任務,讓他短期內看到成效?
四、 原型設計:設計小幅度試驗
選擇一項簡單的行動來測試,
例如:
給他一項小型專案任務,並在完成時公開肯定
一週內進行兩次有效對話,聚焦於他的觀察與建議
設計一個「任務地圖」,清楚列出他的任務對團隊的價值貢獻,
用可視化取代主觀感覺。
活動設計要「小而快」,不要一次試太大。
五、測試與調整:觀察改變是否發生
經過1~2週後,回頭觀察:
他在會議中是否有更多參與?
表情語氣是否有不同?
是否更願意主動回報與互動?
是否願意提意見或發問?
也可以再次訪談或詢問他的觀察,
例如:
「最近在新的任務裡,你自己有沒有覺得有一點不同?」
這樣做的目的,
是幫助他建立正向循環經驗:
「原來我主動參與,是有價值的。」
設計思考不是要你「包容所有態度不好的人」,
而是幫助你先釐清「這個人是否可教、可調整」,
以及「他之所以消極,是因為人,
還是因為制度或氣氛」。
當你用這樣的方法理性拆解態度問題:
就能避免情緒化決策(例如立刻換人)
也能建立一套可複製的團隊改變流程
更重要的是,
你讓「主動與當責」變成一種被設計出來的文化,
而不是靠運氣選到好人
對主管而言,
處理人的問題最難也是最耗心力,
但若我們願意:
把情緒變成分析
把責備變成定義
把孤軍奮戰變成共創行動
就能從這些看似棘手的「態度問題」中,
重新打造責任、信任與成長的文化。
互動留白:團隊問題中,「人」的問題怎麼解?
☐ 你目前團隊中是否也有讓你困擾的成員?
☐ 你認為他的行為背後,可能藏著什麼原因?
☐ 你想從哪一個步驟開始嘗試改善關係與合作?